中国文明网总站 | 湖南文明网 | 长沙 株洲 岳阳                      投稿邮箱:wenmingcdtg@163.com
常德文明网
首  页 文明创建 文明播报 深度评论 领导活动 视  频 道德讲堂 专题专刊 政务服务 聚  焦 志愿服务 区县动态 我们的节日 图片新闻 文  化 未成年人 党史教育 先进典型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深度评论
让生命回归自然
发表时间:2018-04-02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还记得电影《非诚勿扰2》中,主人公李香山别开生面的葬礼吗?他的骨灰被放在花盆内,伴着鲜花长眠。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回归自然,让生命在植物的怀抱中自然延续,这种方式被称为“花葬”,没有冰冷的石刻碑文,只有青青小草和美丽花朵,墓区显得青翠而安详。
  如今,花葬、树葬、壁葬、草坪葬、江河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方式已渐渐走入人们视线。节地生态安葬,顾名思义,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精神,我市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大力倡导和推行火葬,探索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以及深埋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目前,全市8个经营性公墓都已经开辟了生态安葬区,并对实施节地生态的市民实行了奖补。节地生态安葬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移风易俗难等问题。如何才能让节地生态安葬走得“更远更好”?清明前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一股文明丧葬新风正在兴起
  哀乐低回,礼仪人员双膝下跪,将可降解骨灰盒缓缓放入花坛墓穴中,铺上花瓣,庄重落葬了12位逝者。这不是电影中的情节,它是2017年11月7日,在万金陵园举行的首届节地生态集体安葬仪式,整个仪式,没有焚香、烧纸,仅用音乐与礼仪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缅怀。
  “爸爸一生简朴,思想开明。自从得知常德要推出节地生态安葬,就早早跟我们说好,身后丧事一切从简,要进行花葬。我们尊重他的意愿。”武陵区丹洲乡刘民进(化名)的父亲是12位下葬逝者之一。刘民进兄弟姐妹家境优渥,父亲生病后就曾到万金陵园考察过墓穴的情况,但父亲坚持要“化作春泥更护花”。
  节地生态安葬既满足了安葬需求,也是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保护。以万金陵园为例,该园自1993年开园以来,先后推出骨灰安放、树葬、草坪葬、少数民族遗体安葬和壁葬五大类,设有壁葬廊、树葬区、小龙区、仙富苑、名人苑、人文纪念苑等10余个区域30余种墓型,已安葬骨灰、遗体2万余座。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是园内的花葬:不单独立碑,采用的可降解骨灰盒,3个月骨灰盒充分降解后土地可循环利用。
  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多数市民仍持有“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选择传统墓葬的市民依然占大多数,售价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使用年限为50年的传统立碑式墓地仍是多数市民的首选。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市公墓土地面积总量3716.6亩,和日益增长的人口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为避免今后面临“无地可葬”的尴尬局面,推广小型墓(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和节地生态葬刻不容缓。
  节地生态安葬为何“叫好不叫座”
  曾几何时,一个墓穴动辄上万元,甚至高达近十万元,让老百姓感叹“死不起”。节地生态安葬的出现,让这种感叹烟消云散。2017年,全市各级公墓共安葬骨灰5371个,其中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有2270个,2017年,生态安葬率达到42.26%。
  “对于人生的解读,我觉得应该活着精彩即可。身后,愿归自然谢人间,但求山水共做伴,化作故乡的一抔土、一滴水,多好啊!既造福我们的这座城市,又泽被我们的子孙后代。”30多岁的市民王威怀揣着这份美丽而朴素的祈望,说他将来就要选择节地生态葬。
  这份美丽的选择,与时代的主旋律相契合。中央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花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进行安葬,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节地生态安葬虽好,但目前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推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说服人们在殡葬习惯上移风易俗。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千年的殡葬观念暂时还难以撼动,人在走了以后,一定要“厚葬”,要大肆的举行告别仪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这家人对死者的尊重以及自己的体面。去年底,家住武陵区的张先生到万金陵园为亲人选择墓地,陵园的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节地生态安葬。张先生和兄弟姐妹商量之后,最终还是放弃选用花葬、树葬等新颖葬式,选购了传统墓地。张先生坦陈了他的顾虑:“生态环保好是好,但如果我真的选择了生态葬,亲人朋友会不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我心疼钱?而且,一些生态葬式是骨灰直接入土,还有些是用可降解骨灰盒,这很难让人接受。”
  万金陵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众多节地生态葬式里,壁葬是市民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方式。“壁葬的价格是传统墓葬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虽然面积很小,但是骨灰盒、骨灰都是保留着的,这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观念的改变还需正确的引导
  观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厚养薄葬、节地生态、移风易俗新风尚成为市民殡葬活动主流。
  石门县秀坪园艺场秀山村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就是转变村民观念的一个良好开端。秀山村修建了集中办丧点,村民办丧事统一由红白理事会承担,理事会还召集一套人马将各方面的工作做得周到细致。理事会组织的人马一般只象征性收点辛苦费,村民办一场丧事就能节约几千元的开支。红白理事会正在将厚养薄葬写入村规民约,将新风尚带入农村,影响农民。
  从2014年开始,我市在规范管理好传统丧事的基础上,采取奖励激励的方式,积极推进节地生态殡葬。各区县(市)正在成规模地修建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安葬设施,并将建设情况和生态安葬率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和公墓的年检指标。安乡县、石门县、澧县和临澧县等地通过奖励激励的方式积极推进生态殡葬,开展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试点,对迁入骨灰堂和平坟深埋的分别给予1000元和3000元奖励。
  然而,要改变丧葬陋习非一日之功,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改陋习树新风。首先,要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来引导,以正确的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逐步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殡葬改革良好局面;其次,用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来引导;再次,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来引导;最后,要用创建活动的激励作用来引导。办丧事可以适当保留民俗,但要杜绝封建迷信。
  同时,殡葬服务是基本的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根据群众的需求,逐步将其完善。要顺应现实需要,加大乡镇和村(社区)集中办丧场所和农村公益性墓地、社区骨灰堂建设力度,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覆盖的殡葬设施体系。服务跟上了,群众有了更好的选择,丧葬陋习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务必要坚定地推行节地生态葬,因为这是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事情。(常德日报记者 杨志英 通讯员 沈勇 李燕喜 胡军成)
责任编辑:杨鑫
0
   ※相关新闻※
2011 — 2013 版权所有: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常德市文明办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主 办: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常德市文明办   承 办: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常德市文明办 电 话:0736—7786168
地 址:常德市建设东路88号     E-mail: cdswxcb@changde.gov.cn
技术支持:中国常德政府门户网站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常德政府网 常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