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风?
有人说是家教,有人说是素养,有人说是风气,说起家风我们往往会想到过去像曾国藩一样的世家大族,一代传一代的百年家训,而从不曾将家风与我们当代的小家庭关联起来。
当今新时代下,家风在我看来,是一个家庭的面貌、是一个家庭的气质、是一个家庭的格调、是一个家庭的品质、更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观,树立好的家风形成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遵循它体现它,我们才能立身处世,不卑不亢,顺遂时不忘形,逆境时不怯懦,恪守底线,行走于社会。
好家风,立品格
山东诸城东武刘氏家族,有着“父子九登科,三公二宰相”的盛世之名,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刘氏家族对家风教育的重视,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借鉴之处。
刘氏家族的好家风,立于刘家第一位进士刘必显,刘必显认为“教家之道,千条万绪,非言语能馨述,然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教子之方,莫要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刘必显良好的家风教育,使刘氏子孙不依赖父辈,树立了强大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一个个成为了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为将好家风不断传承,刘必显还对后人立下了流传百年的家训。
家训:
一、当官清廉
二、积善行德
三、官显莫夸
四、不立碑传
五、勤俭持家
六、丧事从简
在刘必显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四个儿子中有两人中进士,他的十七位孙子中,有十二位中举人,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刘必显的子孙们都恪守了“清廉做官”这一家训。
刘必显简朴勉励的家风精神,融入了刘氏家族的骨血中,成为刘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断的家族品格。
好家风,定性情
梁启超有5子4女,他从不强迫孩子作为,呵护孩子的天性,遵循内心。在梁启超的十则家训中,可以看到,在生活中梁启超也保留了自己孩子气的天性,在与子女的相处中,没有丝毫父母的架子,有的只有与子女之间最真率、自然、热情的友谊。
家训十则:
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二、不要填鸭式教育
三、与子女做朋友
四、家长要有趣味,孩子才能有趣味
五、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六、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交替循环
七、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八、尽责尽力,就是一人物
九、我对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十、通达、健强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要诀
在家风教育上,梁启超言传身教。他认为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习具体知识更为重要,梁启超从不拘泥于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走出去吸纳西方科学教育,梁启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教会了子女们爱国报国,对先进科学的接纳,促成了子女立业成材。
好家风,树志向
林徽因,著名诗人、建筑家、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长辈均为饱学之士、革命烈士。林徽因从小就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面容俊秀,能说一口的流利英文,在文学、书法、建筑上兴趣广泛,然而林徽因的优秀与后期的成就并非是偶然,她所有的成就都离不开早年来自家庭的熏陶,林徽因的祖父是清末的进士,仕宦江南多年一生为官清廉,不拘于传统,敢于接受西方政法思想,注重子女新式教育;她的父亲林长民,中国革命知青,喜爱周游列国吸取先进文化知识;她的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年仅24岁就为革命慷慨就义;她的三弟林恒,在抗击日军的空战中牺牲。
林徽因从小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成长,受尽了华夏文化的熏陶、新式教育的淬炼,诸多长辈、兄弟皆为她的榜样、她的路标。
常听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今,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并通过自身实际行动作出表率,在社会价值多元的新时代下,好的家风,是一个人修身成人的开始,是我们行走路上的精神路标和支柱,是我们立于当今行于社会的根本。(民政局 盛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