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处处弥漫着文化的味道。从年初到岁末,从乡村到城市,从电视到网络,一个个文化舞台、一场场文化盛宴在三湘四水风生水起,掀起了湖南文化发展的新热潮。毫无疑问,?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事关精气神的凝聚,但是部分主旋律作品却存在不卖座,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如何让文化建设风生水起,如何让主旋律文化为广大群众接受,还需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人民至上”为中心,立足社会基点。无论是传统媒体文化建设,还是新兴媒体的文化浪潮,文化的受众一直都是人民,所以立足的社会基点就应是“人民至上”。人性的需求,本身就是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作用更多应该立足于这些积极需求,而不是剑走偏锋,激发人民人性的偏激面、阴暗面,昧良心去博取一点流量。“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为人民描绘什么;人民渴求什么,我们就为人民引导什么。人民至上,才是文化繁荣的社会基点。
坚持“百花争放”有活力,点燃竞争爆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绝对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群像剧”,各方文化潜在的竞争,既是文化繁荣的体现,同时又是文化繁荣的创造过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秩序的模仿,有规则的竞争,能够推动文艺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有对手,才会有动力。正如“淘宝”与“京东”,“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网络圈中的“双生子”随处可见,就连中国社会主义的不断改革创新,背后都有主要矛盾不断改变的推波助澜。营造你追我赶的政府主导环境,点燃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爆点,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巨轮才能行航致远。
坚持“创新创造”不落伍,紧扣时代热点。优秀文化要想第一时间抓住群众的眼球,创新创造无疑是一道妙方,就如“后浪”能够短时间内抓住网民眼球,很大原因是开风气之先,紧扣“五四”青年节热点,突然隆重推出,全新形式,全新内容,给人以惊喜和震撼。“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可以用更新潮的方式,创造更契合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故事,方能引领信息时代新风气。但同时创新创造,并不意味舍弃历史底蕴,而是应该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以创新之姿绘入新时代蓝图。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创新什么;人民需要什么的时代,我们就去创造什么样的时代。(武陵区委组织部 熊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