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志愿精神闪耀沅澧
发表时间:2020-03-12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

  文明网说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志愿者迈出坚毅的脚步,进社区、走乡村、入基层,他们或踊跃捐款捐物、或慰问老人关爱小孩、或在防疫一线风雨无阻地值守。他们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筑起一道道防疫的安全防线。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这些年龄不一、工作不一、经历不一的志愿者们就像点点闪烁的星光,汇聚成满天星河。

志愿者们重温志愿者誓词。图片来源:常德日报

  临澧县志愿者协会会长 江 平:

  “为民众帮忙,为社会减压”

  □常德日报记者 李显鸿 通讯员 吴群

  3月8日早晨,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临澧县志愿者协会会长江平仍起了个大早。“今天我要和同事们去敬老院送前两天挖的藕。”匆匆吃了几口早餐,他便出了家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平义无反顾,第一时间加入战“疫”,组织带领志愿者开展防疫宣传、走访慰问、配送物资等志愿服务,天天奔波在防控一线。“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志愿者,我们更应该为抗击疫情尽一分力。”由于缺少休息,江平的双眼布满血丝,口罩也掩盖不住他疲惫的神情。

  今年46岁的江平,曾当过兵,10多年的军旅生活培养了他甘于付出、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6年前,怀着“为民众帮忙,为社会减压”的信念,江平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我一定要把公益做得规范,做出影响和效果。”2016年,江平注册成立临澧县志愿者协会,并被推选为协会会长。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临澧县志愿者协会队伍不断扩大,爱心志愿者由最初的7人猛增到现在的418人。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为严格控制疫情,临澧县自2月3日起,对城镇住宅小区、乡村实行临时管控。当江平了解到望城街道月亮岛社区等值守点人员不足时,他及时倡议广大志愿者就近加入值守队伍,有序开展值守志愿服务。在他的倡议下,志愿者们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参与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秩序维护等服务,遍及社区各值守点的一抹抹“志愿红”,成为了临澧县疫情防控中的一道暖心风景。

  初春时节,天气寒冷,全体防控人员坚守一线,他们的执着和艰辛,江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迫切希望为这些“逆行者”送去贴心服务。他迅速成立党员青年突击队,联手爱心企业慰问交通联合执法路口检测点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城管执法人员、新闻工作者,为他们送去元宵、矿泉水等物资。

  2月22日,他不顾连日劳累,又组织带领部分志愿者前往四新岗镇、停弦渡镇看望慰问老人,为他们送去物资和精神上的慰藉,同时建立孤儿疫情防控期间电话回访动态数据库,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隔离不隔爱,关爱暖心怀”,如今江平的微信里还收存着老人和孩子们的100多条感谢信息。

江平采挖莲藕。图片来源:常德日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临澧县宏久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百亩莲藕滞销。合作社想把它全部捐赠出来,又苦于找不到挖藕的劳动力。江平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组织志愿者采挖莲藕。5天时间里,志愿者们不顾寒冷,采挖莲藕7500多斤,并全部捐赠给了县内复工复产企业、抗疫一线医疗机构、八号大道工程建设项目部、养老机构和乡镇街道政府食堂。“从早上8时下田,到晚上6时多收工,江平在藕田里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志愿者胡林平介绍说。挖藕是个力气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志愿服务助抗疫,不忘初心显本色。”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正是江平投身志愿服务的真实写照。40多天,他起早贪黑,很少见自己的家人,他把志愿者协会当成了自己“临时的家”,把一线防控人员、孤儿和散居孤寡老人当成了“家人”,把疫情防控当成了“家事”。如今,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依然没有半分懈怠,一如既往,用心用情书写更多温暖故事。

 

  津市市新时代实践中心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会长 朱德文: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

  □常德日报记者 单家庆 通讯员 杜昕瑾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2月23日,津市市新时代实践中心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办公室里,响起志愿者们重温誓词的洪亮声音。“当好防控疫情的先锋队,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这是志愿者们的心声。

  行伍出身的志愿者协会会长朱德文深知此次疫情不能轻视,必须当一场战争来对待。为此,他在春节前就做了预判,提前准备了500个口罩及酒精和84消毒液等防控物资,为了配合津市市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分成了9个小组,其中7个组负责守社区和各值守点,一个组负责抗疫物资采买运输,一个联络应急组,各组各负其责,责任到人。

  津市市襄阳街爱心幸福园是志愿者协会兴办的爱心传承基地。和往年一样,大年三十朱德文带领志愿者们陪幸福园老人吃完团年饭,6名志愿者就开始在养老院大门值守。对拎包前来探访入住老人的家属,他们会替老人们收下物品,来访家属则从值守点返回。

  在把好人员进出关口的同时,志愿者们还上门为入住老人进行预防性消毒。为了让老人们能够吃得舒心、吃得放心,志愿者们会定期采购新鲜优质的食材送到幸福园,无论是用餐环境还是饭菜质量,都牢牢守住了饮食安全关。

  吃住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把温暖送进老人心坎里。子女、亲人不能探望,老人们多少有些失落,为了让大家放下心结,志愿者便走进房间,举着手机,通过联系老人们的家属,用视频聊天或者电话语音的方式,搭建起传递亲情的桥梁。这个春节少了走亲访友,少了亲朋团聚,志愿者用手机将爱同样传递。

  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平时还肩负着102名残疾人居家托养和67名特扶人员的服务工作。面对这些特殊群体,原本就更需要帮助和爱护。年近80岁的老人汤洪惕是位特扶人员,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志愿者们深知老人的生活充满孤单。“汤伯,这段时间尽量别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记得要勤洗手、家里常通风,送来的大米、油、面吃完了就给我们打电话。”志愿者们一边叮嘱汤伯,一边收拾打扫房间卫生,检查老人家中的安全措施和通风情况。

  为了方便残疾朋友们和志愿者联系,志愿者协会制定了“居家服务爱心联系卡”贴在每户人家中,如需帮助就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号码联系志愿者。

  2月18日,朱德文的电话响了,电话里一位女子断断续续地说着:“我家没口罩了,你们能不能帮我们买到口罩……”朱德文连忙答道:“好,好,我们想办法给您买。”原来打电话的是汪家桥街道城东社区的居家托养对象彭霞,她家一个口罩都没有了,不能出门买东西。朱德文马上把8个口罩第一时间送到了彭霞家。

  2月14日,津市市多家企业已复工复产,为大力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疫情当前有大爱·走访慰问复工复产企业”志愿服务活动。为湖南省三庆电机有限公司、阳由液化气充装站和津市德顺航运有限公司等辖区企业送去口罩、消毒液和水果。志愿者朱国华将自己种植的价值2万多元的120箱小蜜桔全部捐赠给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

  
  

  吉首大学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印子怡:

  “这场战‘疫’,我们都是战士” 

  □常德日报记者 江一舟 通讯员 赵一霖 徐佳敏

  18岁的印子怡是吉首大学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这个超长假期,她征得父母同意,主动请缨成为武陵区东江街道白龙社区的一名防疫志愿者,从2月16日开始,就坚守在疫情防控值守点。

  印子怡从高中起就跟随妈妈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假期时间在十字路口执勤,劝导行人和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进入大学后,作为学校志愿者协会成员的她,每天早上会在学校巡逻,协助学校维持秩序。

  过年期间,印子怡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形势。后来,武陵区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机制,她看见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摸排巡查,社区多个路口设置了值守点,便不再满足于宅在家,她想为社区作点贡献。她说:“我已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要向身边党员看齐,关键时候担责任冲在前面。”

  

图为印子怡给司机量体温。图片来源:常德日报

  印子怡成为防疫志愿者后,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疫情防控值守点检测过往行人和司机的体温,登记其信息,劝导社区居民减少外出。有一次,她为一位骑电动车经过的居民测体温时,拿着体温枪测了五六次,屏幕一直显示不出具体温度,她着急地向对方道歉后,迅速拿出手机上网查看体温枪的使用说明,才知道问题的关键。“体温枪的使用限制比较多,额头吹了冷风后会测不出来,皮肤上有油性物质也会测不出来。”在此之后,她多了应对之策,额头测不出,就测手腕、后颈或者耳后。

  做社区防疫志愿者的这段时间,印子怡换过一次执勤岗,那是邻近高速公路的一处路口。寒风天时,她会坐进临时搭建的塑料棚里暖和暖和,靠听声音判断是不是有车经过。“我一听到发动机的声音,就会抓起体温枪和登记册往外跑,却总是扑空,原来是高速公路上的车开过。”为此,一同值勤的社区干部笑言印子怡太过紧张,她也有点不好意思,解释说:“就是不想漏掉一个人。”

  2月23日,因为学校启动了网络教学,印子怡退出了疫情防控值守点。在她看来,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这堂课更接地气,也更有意义和价值。这场战‘疫’,我们都是战士。”

  她在日记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虽不是医护人员,无法披上白衣驰援武汉,但是,我能在自己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发光。唯愿祖国早日战胜新冠病毒。”

 

  安乡县第九届政协委员 徐 帅:

  “国家有难,我要出把力”

  □常德日报记者 陈银生 通讯员 肖成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26岁的徐帅话不多,只用实际行动抗疫,让青春在战“疫”中闪亮发光,彰显了90后共青团员的使命与担当。

  徐帅虽然年轻,头上光环却不少。他是常德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和安乡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县新联会副会长、县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安乡论坛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莫干山板材总经理。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热心公益。

  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安乡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宵衣旰食,都只为与时间赛跑,拯救患者。全县医护用品极度紧缺,一线医护人员冒着极大危险与“死神”搏斗的现状,让徐帅心痛不已。他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为安乡县人民医院采购防护服。

图为徐帅看望、慰问残疾人。图片来源:常德日报

  因疫情形势严峻,国内采购很难成功,他把目光转向海外,多方联系国外的熟人后,终于找到货源。当时因安乡县新联会资金筹措尚未到位,他二话不说,主动全款垫资转给代购朋友。没想到的是,明明就要到手的300套防护服,第二天被另一个客户加价买走。但令人惊喜的是,他的国外安乡籍朋友再次找到了货源。徐帅连忙恳请朋友专程乘机护送这批防护服,第一时间运抵安乡。

  2月中旬,徐帅的朋友陈刚,一位在甘肃省打拼多年的安乡籍企业家,他告诉徐帅,他一直在琢磨怎样采取恰当方式,更好地驰援湖北,可苦思冥想仍不得而知,最后只好决定直接捐款8万元。

  安乡紧邻湖北,连日奔波抗疫一线的经历,让徐帅比谁都清楚,时下湖北最紧缺的不是钱,而是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

  70后的陈刚与90后的徐帅决定从甘肃省会宁县大沟镇农民手中采购土豆。可是,哪里去找货运车辆呢?又怎样运抵湖北呢?受赠方又如何才能联络上呢?这时,徐帅想到了一直支持他的“娘家人”——安乡县委统战部。报告一递上去,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就着手调度。安乡县志愿者团队倾情发力了,安乡县政府高速通行公文到手了,常德微善风“武汉运输直通车”待命了,安乡的热心群众也组团加盟了……安乡各级各部门和公益组织、民间团体等都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2月24日,陈刚从大沟镇农民手中采购到的3万多公斤优质土豆全部装车,搭乘常德微善风“武汉运输直通车”驶往湖北。

  防疫期间,徐帅几乎天天穿梭于安乡县各部门各单位各社会团体之间。他全力协助县里采购口罩2万多个、消毒酒精750公斤;他与县新联会携手湖南湘珊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等多家企业,将近2500公斤新鲜蔬菜送往县内抗疫一线的单位。

  此外,他还主动请战,积极加入疫情防控一线,走街串巷进社区劝导居民。当每天累得上眼皮与下眼皮打架时,他就钻进车里小睡一会儿。有人很不理解,说他“不图钱又不图名,累死累活的为了什么”,他简单回复一句:“国家有难,我年纪轻轻的,总要出把力。”

 

  鼎城区郭家铺街道王家铺社区居民 夏春文:

  “我这么做是想传播正能量”

  □常德日报记者 蔡文龙 通讯员 朱星蓉

  夏春文去市第二人民医院时就想好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想在医院当志愿者,第二件事是为医院送新鲜蔬菜,第三件事是捐款600元。这三件事中,除了捐菜实现了,其它两件都被谢绝了。

  74岁的夏春文,家住鼎城区郭家铺街道王家铺社区,他有两个女儿,都很孝顺,想要他们两老搬过去住。但他和老伴李文珍闲不住,在紧靠沅江的自留地里种了点蔬菜,平时吃不完,就把新鲜蔬菜挑到市场上卖。

  “我每天都会收看新闻,看到我市的新冠肺炎患者都集中收治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我家离医院这么近,又是一名党员,能做的事情不多,也只能送点蔬菜了。”夏春文说。

夏春文为市第二人民医院捐献蔬菜。图片来源:常德日报

  因为夏春文没有车子,所以捐赠前一天,夏春文就和邻居陈诗科约好,20元一趟,让他开着电动三轮车帮忙将蔬菜运到市第二人民医院。

  2月14日一大早,夏春文就去自留地里采摘,约100公斤蔬菜被一把把地捆扎好后,全部装上了陈诗科的电动三轮车。当天中午12时许,两人将满满的一车新鲜蔬菜送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医院保安的带领下,找到了该院负责物资调配的药剂科主任余运文。“你叫什么名字?”“我只是想给你们送点蔬菜。”捐赠时,夏春文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陈诗科看着夏春文为了疫情捐了自家的蔬菜,他说,20元的车费不要了,也当捐了。

  夏春文捐菜的事,在社区里传开,很多街坊邻居都知道了。王家铺社区9组的居民陈军主动上门找到他,他说自己也想捐蔬菜。夏春文答应带他去。2月16日,陈军将自家100公斤红菜薹和白菜薹捆扎好,在夏春文的带领下,两人把蔬菜送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医院门口,夏春文看见很多身穿红马甲的年轻志愿者,在现场负责搬箱子和防疫物资。

  “我想给你们当志愿者。”夏春文向余运文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余运文当场对夏春文表示感谢,考虑到他上了年纪,委婉地谢绝了他。

  “年轻人都在这里搬,我少搬点,次数多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夏春文一再表示,给医院当一名志愿者还是行的。两人僵持了十多分钟,可余运文只肯接受捐菜。想当志愿者被谢绝后,夏春文又跟余运文说,自己想捐款600元。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还是被余运文谢绝了,还劝他:“不要你的钱,钱你留着,买点好吃的,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去了夏春文家中,记者才发现,生活中他和妻子都是非常节俭的人。两老的房子紧邻善卷路,这是一栋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三间两层小楼,家里十分简陋。

  “就我们2人住,够了,要我捐款我舍得,换个家具我舍不得。”采访结束前,夏春文一再交代记者,“可不可以不写我的名字,我不是要出风头,不是要名誉,我这么做是想传播正能量。”

 

  康复理疗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黄品若:

  “微课堂”点亮心灵的灯

  □常德日报记者 游涛 熊芳

  2月7日开始,在武陵区芷兰街道芷荷社区的居民微信群里,出现了一位每天义务讲解防疫基础技能、疫情防控期间居家消毒常识、心理疏导、食养提升免疫力等相关知识的知心大姐姐。这位以微信群为“阵地”开设“微课堂”的知心大姐姐就是芷荷社区的居民、康复理疗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黄品若,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作为健康教材,以“微课堂”的形式为居民在家期间提供丰富的精神给养。

黄品若在用手机上课。图片来源:常德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开始了宅居生活,黄品若作为芷荷社区的居民,萌生了在小区微信群里开展健康生活“微课堂”讲座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社区负责人的大力支持。

  黄品若在芷荷社区微信群里开讲以来,坚持每天下午2时30分到4时,从防疫生活小常识、避免居家消毒引发的二次伤害、居家封闭导致情绪焦虑引发的家庭矛盾等方面,给社区居民一些建议和疏导。“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可以有这么多的讲究。”“以前觉得食调很麻烦,尝试了以后才知道其实挺简单的,而且还挺受益。”社区经常会给黄品若一些反馈,这让她感到很欣慰。

  黄品若针对自身的职业特长,和志愿者们一起建立了一个“中国加油能量站群”,对困在湖北地区的外地人员进行隔空心理疏导。2月22日上午,群里出现了一位宋女士,一开始,她向群里的志愿者们反映自己全身疼痛,“我现在就是全身不舒服,全身痛,痛得很厉害,我在这里一刻也呆不下去了。”黄品若通过细心地询问了解到,宋女士于2019年12月底在长沙湘雅医院做过癌症手术,现在还在恢复期。宋女士并不是湖北人,她去湖北是因为看病,但因疫情突然发生,被困在湖北武汉的江夏区。宋女士去年做完手术后,医生交待她3个月后必须去原来做手术的医院进行复查。随着时间一天天接近,伴随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对现下环境的各种焦虑,造成了她现在的剧烈疼痛感和迫切“逃离”感。

  宋女士一开始是住在一个小宾馆,饮食营养上得不到好的保障,她姐姐一直陪在身边照顾。黄品若与武汉当地的志愿者沟通,让她们联系宾馆负责人,给宋女士另外安排住处,还联系相关厨师,对她的饮食进行改善。通过黄品若一个多星期的心理调节和饮食调整,宋女士的整个身体状态好了很多,那种想“逃离”的情绪也得到缓解。像宋女士这样的“隔空疏导”例子还有很多,黄品若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她们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