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突出“四美一化” 建设美丽乡村
发表时间:2016-05-24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常德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为目 标,以产业培育、村庄建设、环境保护、乡风文明为重点,以“四美一化”为标准,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村村整治”行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创建工作城乡全覆盖、齐推进、一体化的工作格局。2015年,常德市继续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目前,全市美丽乡村百村示范村共完成投入8亿元,初步建成300个“四美一化”示范乡村。

    一、突出村强民富生活美,把实现产业富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产业发展是支撑,农民致富是关键。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在发展农村生产、稳定农民就业、增加农业收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一是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市粮食、肉类、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柑橘、茶叶、油料、禽蛋等优势产业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培育农业休闲游、度假游、体验游、乡村游等旅游业态,扩大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二是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农业标准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因地制宜探索推动农业产业园集群发展,全面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创建工作,加快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近年来,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社760家、家庭农场142家;流转耕地面积达到130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基本完成,一大批农业特色专业园区初具雏形。三是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全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鼎城苗木、石门柑橘、澧县葡萄、桃源茶叶、汉寿甲鱼、安乡果蔬等特色产业,形成了“银峰”、“金丹”、“张公”、“鲁胡子”等一大批知名农业产业品牌,打造了金健米业、大湖水殖、万福生科、惠生肉业等一批“农字号”上市公司,“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特色逐步形成。

    二、突出村庄宜居环境美,把美化生活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是重点,生态环境是特色。我们把打造优美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直观的标准和最重要的内容。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今年以来,各市级示范村共计新修硬化农村公路414公里、机耕道363公里,硬化疏浚沟渠474公里,整治堰塘333口,解决农村安全饮水5.3万人,完成电力改造1.5万户;共计新建住房1025套,改造危房885套,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力度,严禁乱砍滥伐,实施退耕还林,绿化荒山荒坡,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市示范村共植树造林38.5万株。调整林业结构,发展果木经济林,实现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培育乡村生态景观林和景观带,提高村镇绿化覆盖率。鼓励发展庭院经济,美化庭院环境,争创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绿色家园蔚然成风。通过生态美化建设,基本上实现了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村庄绿化格局。三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按照“四清三基两统一化”的要求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四清”,即清洁田园、家园、水源、能源;“三基”,即基本不见垃圾、基本不见马路市场、基本完成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两统”,即垃圾减量统一处理、污水统一处理;“一化”,即塘边、路边、屋边绿化)。将城市环卫机制引入农村,加强村庄卫生保洁。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好人员、制度、职责、经费、装备,探索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管护机制,使农村人居卫生环境治理常态化。通过保护、培育、整治、规范,使农村的环境更美,乡韵更浓,活力更足,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和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突出村风文明行为美,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美丽乡村,文化文明是内核,道德建设是根本。我们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一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没有高素质的农民群众,就没有高水平的乡村文明。通过整合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农民教育培训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农民群众进行培训,让农民掌握2—3门农业适用技术和1种以上非农技能,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拓宽农民依靠科技培育产业、进入市场、增加收入的渠道。仅2014年,全市百个示范村共计组织宣讲活动214场,组织农民培训290多场次,受益群众20多万人。二是倡导现代文明风尚,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公益广告宣传,推出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符合农民审美情趣的优秀作品,刊播在村头巷尾、村间道路、村舍祠堂,运用乡村喇叭、手机微信、微电影等媒体进行讲解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场景,让核心价值观进村到户,入脑入心。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引领农村社会风尚。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活动,精心组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家庭活动,推出农村善行义举榜等,展现新时代农民群体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树立勤劳致富美、环境整洁美、文明和谐美的生活观。近年来,先后推出“最美基层干部唐述林”、“感动中国人物沈昌泉”、“道德模范陈建教”等一大批身边典型。四是创新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农村社会文明。精心组织开展“常德故事百姓讲”、“邻里守望”、“读家史家训、树家规家风”主题活动,利用农村“道德讲堂”、道德评议、“美丽乡村夜讲坛”等道德建设新平台、新载体,加强“四德”教育,传播道德故事、汇聚道德力量。建好用好村史室、农家祠堂、文化牌楼等道德建设阵地,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润泽心灵、教化万物的作用,广泛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五是搭建农民文化活动载体,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农闲、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广场舞、赛歌会、劳动技能比赛等贴近群众的活动,精心办好农村文化艺术节、乡村趣味运动会等一批民间民俗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活动,让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孝敬节、仁爱节。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百团大赛”群众文艺演出进村镇、进社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

    四、突出村稳民安和谐美,把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建设美丽乡村,民生改善是方向,社会和谐是目标。我们把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打造村稳民安的和谐环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大力推动农村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创新。一是探索建立“3+x”的社会治理模式。所谓3就是在保留村委会的同时将各村整合建立农村社区,构建社区党工委、社区理事会和以社区产业发展置业公司为基础的社区公司董事会,所谓X就是若干个行政村。通过坚持党工委领导权威,发挥理事会的参与热情,运用公司管理专业水平,构建“社区(村)党支部、理事会、公司董事会”三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把政府的管理、服务体系延伸到村(社区)。大力推进“一部两中心三室一场一园”建设,即村部,村民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民议事室、计生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村民休闲广场,合格幼儿园。目前,全市百村示范村共计新建翻修村部60个,90%以上的村扩建或新修了村民活动中心和村民休闲广场。狠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科技教育服务,示范村医保、低保、社保实现应保尽保,村级合作医疗室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普及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培育和发展一批社会组织。在农村广泛建立环保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计生协会、文体协会、文化艺术团等社会组织,组织居民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等自治活动。四是发挥村规民约和乡贤文化的约束和引领作用。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指导示范村重新修编了村规民约,加入了环境责任、公益责任、社会道德等内容,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章可循。通过把本地威望高、经验足、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老教师组织起来,引导和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帮带、监督作用,传播、倡导和建设新时期的乡贤文化,吸引更多的人见贤思齐。

    五、突出公共服务一体化,把共创共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美丽乡村美在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目标。一是开展部门联建。实行“美丽乡村建设的点定到哪里,项目和服务就配套到哪里”,把各类涉农项目、民生工程均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主动开展“计划对接、规划衔接、项目配套、规费减免”。各级各部门都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了中心任务,将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支持城镇与建设乡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体现工作、发挥职能的氛围。二是市县乡村各级联动。市县乡村各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明确了各自职责,明确了投入额度,明确了落实主体。特别是县一级积极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等不靠,以我为主,主动作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三是社会各方支持。在整合现有各项农村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同时,完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积极推进“万企联村”活动,大力引导工商企业、社会力量、个体大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产业发展、民居改造、集体公益事业等方面筹资筹劳建设美丽乡村,形成各方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