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清明时,正是我们缅怀英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往年人们大都会带着纸钱香烛、烟花鞭炮为先人祭扫,这不仅对林区防火工作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更是会对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
清风盈怀,明月在心,这是清明节气的时序意涵,也是我们在春日里祭祀先人应有的心态。震耳欲聋的鞭炮、奢华无度的祭品、拥堵混乱的车流人流,那就背离了清明祭祀的本来意义,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作为新时代文明的引领者,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清明时节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上下营造“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绿色清明、文化清明”的良好环境。
清明节那天,走到先人墓前,鞠几个躬,献上一束鲜花,或坟上插上柳条,再补补土,说几句心里话……甚至,还可以开展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活动,通过网络献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文明、环保、安全的祭扫形式,既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又将清明节从烟熏火燎的陋习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清明寄忆思,让文明祭奠成为最好的缅怀。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弘扬先进文化,用文明、健康祭祀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津市市委政法委 彭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