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登上汉寿县毛家滩回维乡马涧村橙意观景台,葱绿的糖橙基地、错落有致的民居尽收眼底,好一幅乡村美丽画卷。先后被评为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省市县文明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庄的马涧村,究竟有什么成功的密码?
马涧村幸福屋场。图片由马涧村提供
糖橙产业甜了心坎、鼓了口袋
“我们村的3000亩糖橙产业每年可实现产值2500多万元,甜了村民的心坎,鼓了村民的口袋。”村党支部书记张平介绍。为了摆脱传统农业的桎梏,2005年,马涧村从省农科院引进埃及糖橙试种,并和省内柑橘专家、马王堆批发市场老板联营合作,共同开发埃及糖橙。十多年来,马涧村先后组建了毛家滩优质水果产业协会、汉寿县帝甘果业专业合作社。2019年,村里还建成了糖橙交易平台和两套自动清洗分拣线,带动了糖橙采摘、包装、分拣、运输等衍生产业,实现了糖橙增值、村民增收。“帝甘”牌无酸甜橙通过了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认证,并作为汉寿的主打产品参加了湖南第十届(国际)农博会,荣获柑橘类金奖,是本届农博会唯一的金奖水果产品。糖橙产业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全村48户贫困户通过种植糖橙增加了家庭收入,顺利脱贫。
马涧村一村一品糖橙基地。图片来源:常德文明网
马涧村还建成了800亩糖橙采摘园和橙意观景台,为游客提供采摘体验及登台观景。“我们这个观景台现在成了附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糖橙观光采摘项目增加了我们的收入,马涧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糖橙种植户黄兴民兴奋地说。
沧浪河穿境而过的马涧村湖汊星罗棋布,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全村4800亩水面均实现了甲鱼、龙虾等高效生态养殖,糖橙+水产养殖已成为马涧村产业的“两驾马车”。此外,村办企业恒星民族服装厂、混凝土搅拌厂、滑泥湖民族家宴食府让不少村民实现了就业不出村。
村规民约美了村居、促了团结
“民族风情富马涧、乡村振兴作示范、超前领引树榜样、村规民约记心间”。马涧村村部前坪,一排嫩绿垂柳下,《马涧村村规民约》宣传墙格外醒目。马涧村有24个村民小组、658户、3028人,其中回族、维吾尔族人口1308人。村主任李进介绍:“这些年,我们按照村寨布局美、主导产业优、基础设施硬、保障机制新、民族团结好的整体思路,不断推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实现了民族一家亲,共享一村情。”如今,两个幸福屋场、四个民族文化广场、1520平方米民族文化墙将马涧村装点得温馨别致,龙舟文化馆、农耕文化馆让人触摸到马涧村人的文化脉络。家和万事兴,富起来的马涧村人更加团结和睦,村民们先后自发组建了腰鼓队、龙灯队、威风锣鼓队、广场舞队。“我们的威风锣鼓队还多次代表汉寿到市里、省里比赛!”威风锣鼓队队员翦秀美自豪地说。
马涧村农耕文化馆。图片来源:常德文明网
马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一面特殊的“心愿墙”,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需求信息写成纸条贴在墙上,实践站志愿者会及时将信息多渠道发布,最快速度回应解决他们的心愿。“前不久,几位孤寡老人在‘心愿墙’上集体反映春耕生产缺乏化肥,我们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了后盾单位县生态环境保护局的志愿者,现在十吨化肥已经在运往村里的路上了。近三年,我们先后为弱势群体达成心愿60多条。”张平介绍。
近年来,马涧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倡导移风易俗,每年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汉族的包粽子、打糍粑,回族、维吾尔族的开斋节、炸油香,这些活动的定期举办极大地增进了民族团结。“追求文明、崇德向善”的新风尚每时每刻都回荡在马涧村的群众心间。
马涧村党群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常德文明网
市级最美家庭胡胜利一家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品尝当地的特色擂茶。“邻里乡亲和睦友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在这里比城里还幸福!”胡胜利自豪地说。
行走在马涧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张平信心满满地谈起了未来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全力推进全村的庭院经济建设,让老百姓的房前屋后一年四季花果飘香,让马涧村的村容村貌处处都是一道风景。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智慧村镇建设已经惠及到马涧村,不久村里每家每户都会装上摄像头、安装应急广播,科普知识和各类政策信息可以随时传递给村民。马涧村人会继续团结拼搏,朝着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标阔步迈进。”(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黎自来 曾湘颖)